刚看到那棵40年的牡丹树照片,真是挪不开眼!
粉团子似的花朵压得枝条都弯腰,活脱脱院里立着的晚霞云锦。
这种震撼哪是买盆鲜花能比的?
分明是把光阴酿成了蜜,一年又一年往枝头上攒。
北方人养牡丹确实占着天时。
像甘肃、河南这些地方,冬天那股子冷劲儿正合牡丹的脾气——得在零度到十度的环境里冻上个把月,来年才有劲儿爆花。
这讲究叫"春化",南方暖和地界还真伺候不了。
种的时间也关键,老花匠都念叨"秋种一根针,春发满树花"。
牡丹夏天打盹儿,秋天凉下来根才扎得稳当。
要是春天手痒种下去,碰巧赶上它孕蕾,一挪窝能赌气三五年不开花。
地栽的牡丹最是省心。
院子挑个向阳的角落,挖坑埋些腐熟的豆饼肥,平时管住手别乱浇水。
它那萝卜似的块根存得住水分,水浇多了反而烂根。
花谢后修剪残枝,其他时候交给四季流转就好。
有人琢磨用大盆养,深桶配三份黄沙土混园土才勉强够用,还得小心伺候光照。
说到底,牡丹天生就是大地养的命。
十年育树这话在牡丹身上半点不夸张。
三年才见花苞,十年勉强成丛,四十年方能撑起满院华盖。
现在人总盯着网红绿植,三个月不见花就着急换品种。
可牡丹偏要和你比耐心,像位老友年年赴约,风雨阳光都收进层层花瓣里。
那位甘肃大哥未必天天围着花转,但四十个春秋的守望,让平凡小院有了惊心动魄的美。
文化这东西最是神奇。
牡丹刻在北方的砖雕窗棂里,飘在临夏人家的牡丹宴上,更活在"国色天香"的骨血中。
现在花市里万元老桩牡丹不稀奇,但自己从幼苗养起才见真章。
今年秋天要是买棵苗种下,等孙子孙女在花荫下蹒跚学步时,满树繁花就是最好的传家礼。
快节奏的日子过久了,反倒更馋这种"慢功夫"。
浇花剪枝的辰光里藏着自己的节气,守着年复一年的花期,终于懂得有些惊艳急不得。
真想试试的话,九十月份苗圃走一趟吧——选个北向院落扎根,头三年少花别恼,修枝施肥的手别停,剩下的交给流年。
时间这把刻刀,迟早还你一院雍容。
标签: